三大黄金养生时间段:早养胃,午养心,晚养百脉!

三大黄金养生时间段:早养胃,午养心,晚养百脉!

2017-04-26                        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人们常说养生,但也要有个重点。从我们日常的生活节奏来说,早上、中午、晚上都是养生的重点时间段。

而在春季的这三个时段,有三件大事要特别注意,今天小优带您一起详细解读……

这三件大事就是:“早养胃,午养心,晚养百脉。”针对这三件事,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养生大法,能助你健康少病痛,快来看看吧!

 

第一件大事:早上养胃

养胃

黄金时间点:7点到9

这个时间段,气血流经胃经,一定要让胃开始有条不紊地工作。现如今,胃疼已成了现代人的“家常便饭”。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统计显示,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0%,且正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

俗话说,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即使是没有胃病的人,在生活中也要特别注意对胃的保养。防范于未然,才能健康少病痛!

所以,我们早上要吃好,否则容易气血不足,并患上胃疾。这里,就需要注意两个时间点:

早上7点,一杯温水护胃

在7点左右喝杯温开水,可以湿润口腔、食管、胃黏膜,冲刷附着于黏膜的黏液和胆汁,促进胃肠蠕动,为进餐做好准备。

还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但不宜过多饮水,约100毫升即可,以免冲淡胃酸,影响消化。也不宜喝凉水,以免对胃部造成刺激。

早上7点半,吃好早餐养胃

经常不吃早餐引发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高达36%。还易导致低血糖、记 忆力下降,增加胆结石患病风险。

一份好早餐,应包含谷类、奶类、肉类、豆制品、水果和蔬菜等。此外,早餐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在空腹状态下损伤胃黏膜。

 

第二件大事:中午养心

黄金时间点:11点到13

养心

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午时。此时心经当令,是一天中最利于养心的关键时刻。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何养护心脏尤为重要。

刺激心包经:保护心脏

人的身体有两条与心脏有关的经络,分别是心经和心包经。心主神明,心经和神智有关;心还主血脉,主要与心包经有关。

而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如果适当地刺激心包经,可以增加心脏供血,有效地保护心脏。这个方法,不但适用于患心脏病的老人,对所有老人来说都是很好的养生妙招。

方法: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午睡:护心血管,防心脏病

道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午睡,还可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第三件大事:晚上养百脉

黄金时间点:21点到23

养百脉

这个时间段是三焦经当令之时,该经通达身体的五脏六腑,因此也是增元气、养百脉的好时机。

不少人会利用晚上的时间锻炼或是进行娱乐活动,但要记住:在21点到23点,就应该静下心来了。

晚养百脉:做好三个动作

1、手指梳头:气血畅

俗话说,头梳千遍,病少一半。推拿功法里有一招叫做“拿五经”,每次梳头就是在梳五经。

它有疏通头皮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要想起到保健的作用,晚上用手指梳头应不少于3分钟。

2、温水泡脚:补肾脏

人体的肾经,是起于足下的。温水泡脚以后,对肾经起到温养的作用,肾经自然也会对肾脏形成好的作用。

泡脚有个黄金时间点,晚上9点到11点泡脚最合适。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晚上养百脉的时间段。需要注意的是,泡脚的水温一定要适度,不能过热或过凉。

3、晚上捶背:好入睡

睡前捶背,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能有效改善睡眠,催人入睡。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方法,均沿脊柱两侧进行。拍法用虚掌,击法用虚拳,通过压缩空气而产生震动力;手法均宜轻不宜重,两侧掌根、掌侧同时用力,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

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速度以每分钟60~80下为宜,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女性养颜靠细节,调理气血是正道!

女性养颜靠细节 调理气血是正道
2017-08-25                         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

欺戒

现在很多女性都希望自己不施粉黛也会光彩照人,如果不需要妆饰,随时随地能够呈现出完美的状态,该是多好的事。生活中,马不停蹄的生活节奏和压力让女性很难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已经成了女性生活中的常态,殊不知,这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严重影响到肌肤健康,加速肌肤衰老步伐。

爱美是女人天性,大部分女性为了美丽,无奈地把“美”的任务交给化妆品。有人会用高级人工化学制品做护理、有人会耗资不菲去嫩肤、也有人会迷信激素甚至拉皮,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只能做到短暂的、表面的美,很多高级化妆品中含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皮肤渗透到身体中去,最终导致女性身体内分泌失调,给健康带来问题。

beautyface1

女性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美丽起来呢?古人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了答案。《黄帝内经》——“脏象学说”中有养于内、美于外的观念,也就是说,内在调养好了,外在就会美丽。这种自内而外的美丽,是非常自然而且健康的。反之,如果不肯注重内在调养,皮肤和气色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为的增美只能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三十岁以后,很多女性脸色会呈现出面色惨白或萎黄,部分为劳疾所致,大部分是血虚引起的。这些女性不仅脸色差,而且平时容易疲倦、头晕,有时还会有心悸。血虚还会表现为舌苔薄、白,经血颜色表现为淡、稀,这时候就需要补血,血气补足了脸色自然红润,整个人也就有精神。还有的女性是肤色暗沉,怎么搭配衣服都显得气色差,这往往是肾气不足引起的,由肾气不足而导致的阴液亏损,皮肤就得不到滋养,就会显得暗淡无光。肾气不足大多是疲累所致,如果你感觉到自己疲惫、劳累,且胃口不好,就应该补补肾气。

脸色很白,毫无血色,很可能是严重缺乏血气以及宫寒,这时候就需要温经散寒调宫,最简单的方法是喝一点生姜红糖水,体内寒气散去了,才能改善气色,让肤色红润,白得更自然。
肤色暗黄,而且有很多黄褐斑,那需要调肝理气了。黄褐斑和瘀斑在中医里叫肝斑,就是肝气郁结引起的。如果你是长斑的中年女性,抹什么祛斑产品都没有调理肝脏效果好。

脸上皱纹多,多半是脾胃两虚,用去皱产品不如调理脾胃。假如皮肤粗糙,则往往是阴血不足,体内燥火旺,养好阴血皮肤自然就会变得细嫩了。假如面容虚胖水肿,往往是阳虚,肾阳不足,所以水湿上泛于头面部,调理好肾阳,面庞自然变得更紧致。

beautyface2

基本上,女性在意的皮肤、气色等方面的问题,都是有内在根源的,也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信号。通过中医辩证论治找到根本原因,把身体调理好,皮肤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改善。
当你把内在调理好了,气色红润,给别人的“精、气、神”就完全不一样了。

中医认为,体内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经络畅通,肌肤才能将体内充足的气血运行到面部。有的女性身体底子很好,气血也畅通,气色、精神各方面都很好,但由于天生的原因,个别人皮肤颜色有些暗淡、发黑。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脸看上去更白嫩一些呢?这就需要“调理”,中医调理的方法很多,例如逸情、食疗、养心、健身、排毒等等,这些多属于自然疗法,而且所用的材料大多取自于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日常食物也占相当的比重,这种调理的方式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可以说中医给你的美是一种安全、环保、健康的美。

大品牌佛慈依托广交会

大品牌佛慈依托广交会,构建国内外多领域合作新格局

2016-11-11    佛慈制药

第120届“广交会”第三期于2016年10月31日在广州隆重开馆。随着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全球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下,众多外贸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科技创新,强化新品开发,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培训竞争新优势,在逆境中促转型求发展。60年来,广交会一直致力于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交流对接平台,推动国内外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展会期间,中国医保商会副会长孟冬平、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马琨、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韩临广、甘肃省张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勇强等先后莅临佛慈制药展位进行参观考察,了解佛慈品牌和产品,并表示希望佛慈制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出更好的中成药产品,代表甘肃制药企业走向世界。本次广交会期间,佛慈制药国际贸易部部长林慧芳及部门同事分别接待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印尼等国家的新老客户。与老客户深刻沟通和交流产品出口情况,并借助广交会平台向新客户宣传推介佛慈的品牌优势、产品特色及中医药养生文化。不少经销商、企业代表和民众走进公司展位参观,对佛慈产品表现出了很大兴趣,咨询洽谈踊跃。

%e5%b9%bf%e4%ba%a4%e4%bc%9a%e4%bd%9b%e6%85%881_10_2016
(从左至右:佛慈制药国际贸易部部长 林慧芳、中国医保商会副会长 孟冬平、新加坡裕丰参茸药行总经理 林仲南及医保商会官员莅临佛慈展位参观考察。)

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农牧厅、食土商会、医保商会主办,甘肃省对外经贸协会承办的“甘肃特色农产品及中医药产品推介会”于2016年11月1日上午举行。此次推介会目的是推介甘肃特色出口产品,搭建中医药交流合作平台,展示甘肃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扩大对外合作领域,寻求贸易伙伴和投资合作项目。佛慈制药作为甘肃省知名制药企业派代表参加了本次展会及推介会,通过展出和推介佛慈特色产品,能够在更宽的领域、更加深层次的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在致辞中表示,广交会始终致力于为中外客商提供良好的洽谈环境,优越的交易体验和优质的资讯交流服务,同样希望本次推介会能够促进甘肃特色产品发展,加快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并对未来举办的同类活动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马琨、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韩临广、甘肃省张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勇强先后作推介发言,并表示希望能通过广交会平台与采购商在更宽的领域合作,使甘肃的资源能够更好的与国内外市场、技术、资本相结合,共同开创合作发展的新局面。推介会上,甘肃省商务厅分别与中国食土商会、中国医保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佛慈制药的代表国际贸易部部长林慧芳女士与澳洲神农集团董事长谭声林先生就大健康产品阿胶进一步合作达成协议。

%e5%b9%bf%e4%ba%a4%e4%bc%9a%e4%bd%9b%e6%85%882_10_2016

(佛慈制药国际贸易部部长林慧芳与澳洲神农集团董事长谭声林签署合作协议。)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甘肃省已经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沿和门户。公司作为陇药骨干企业,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加大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力度,积极宣传推介出口产品优势,在寻求合作商机、扩大佛慈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澳大利亚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

澳大利亚对中医是管制不是认可

世界中医药网  2016-08-22

核心提示:近日,澳大利亚卫生执业者管理局发布消息,表示7月1号开始,澳大利亚会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这一消息被很多媒体解读为 “中医首次受获西方承认,迈出走向世界第一步”。可事实却与此大相径庭,其实是给因华人移民而 “大到难倒” 的澳洲中医药行业套上了 “紧箍咒”。

        澳大利亚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并非“中医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而是澳洲政府为因移民而 “大而难倒” 的中医药套上了“紧箍咒”。

近日,澳大利亚卫生执业者管理局发布消息,表示7月1号开始,澳大利亚会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这一消息传到国内,被很多媒体解读为“中医首次收获西方承认,迈出走向世界第一步”。可事实却与此大相径庭,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一举措,将使得的近90%的中医难以在澳洲独立行医,而且所有注册中医师必须严格遵循职业规定。看似中医的利好政策,其实是给因华人移民而“大到难倒”的澳洲中医药行业套上了“紧箍咒”。

华人让中医药在澳大利亚“大而难倒”

中医进入澳大利亚监管部门的视野,华人移民功不可没。据澳洲统计局(ABS)公布的新数据,在过去十年中,亚洲出生的澳洲居民实际上已经翻了一倍,从2000年年中的103万人,增长至2010年年中的201万人,占总人口的9%,而这还不包括常驻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和劳工。

中医药伴随着庞大的移民群体在澳洲生根发芽,形成了大而难倒的中医产业链。目前澳洲中医医生超过2500名,而其他健康行业使用中医药作为治疗手段的从业者也有3000名。全澳的中医诊所数量约在5000左右,其中1000家较为活跃。在澳洲有中医、针灸协会和团体超过23个。大的团体有成员600-700人,小的也有40多人。一些较大的团体,如澳洲中医药协会拥有380名会员,澳洲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也拥有700多名会员。在澳大利亚,补充医学(辅助医学)服务(包括中医药)年产值超过了20亿澳元,每年大约有1千多人次接受中医药正规或非正规训练。

但在澳大利亚,中医药的安全性一直受到现代医学的质疑

       在澳大利亚,反对中医药的声音也一直存在。反对中医的力量也有不少,“医疗与科学之友”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支,“医疗与科学之友”由400名澳大利亚医生和科学家组成,其目标是要求澳大利亚大学关闭它们的“补充医学”相关院系、停止在大学教授“补充医学”课程。

而且这些反对不少都来自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不久前,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的遗传学家迈克尔·邦斯(Michael Bunce)带领着科学团队发明了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可以迅速破译数千份DNA链,从而将真实测序情况同基因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能精确查出这些中药具体采用了哪些动植物作为药材来源。经过技术检验,迈克尔·邦斯就表示:“生产商在对药品的真实成分进行标注一事上,毫无诚实性可言,他们所宣称的药材成分往往同真实情况并不相符。”一些中药产品的药材成分取自于频危动物,甚至是已被禁止使用,可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的有毒植物,如马兜铃。

统一管理是不得已为之,中医在澳大利亚仍属“补充医学”

在中医药已经在澳大利亚广泛存在的前提下,为了规范对中医药的管理,尽可能的降低用药风险,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才成立了国家中医局,也在之后成了第一个对中医实行注册管理的西方国家。

不过澳大利亚的卫生管理制度与中国不同。负责澳大利亚卫生事务由卫生执业者管理局管辖,这个部门下属有14个委员会,分别对应卫生领域的14个行业。每个行业的执业者都必须在相应的委员会里注册,才能在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开始执业。中医职业者委员会在2011年7月就已经成立,实际上,管理局只是把之前私自给人看病的中医,通过注册,规范起来统一管理。而且有十分严格的界限,中医师的行医行为不能超出中医领域,比如不能开西药处方。

在澳大利亚,还有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即“补充医学”,其中包括了中医、印度传统医学、自然疗法、香薰疗法等多种除西医以外的医药和医疗手段。1989年,澳联邦政府通过了《药物管理法(1989)》,并于1991年2月15日开始实施。中草药被列入补充药类(COMPLEMENTARY MEDICINES),与维生素、矿物元素、植物、荷尔蒙等同列。而即便最新的执业注册规定实施后,中医在澳大利亚仍然是“补充医学”,不属于主流医学学科。

同样,多数中药都属于对疗效审查不严格的补充药物。澳大利亚从药品成份和服用风险角度,将药品分为处方药(Prescription Medicines)、非处方药和补充(辅助)药物(Complementary medicine)三种。处方药属注册类高风险药物,非处方药属注册类低风险药物,辅助药物中的绝大部分属登记类药,只有少数风险较高的药物被要求列入注册类药(联决于药品的成份和所声称的疗效)。对处方药,澳政府主管部门要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和审查,药品注册人必须提供详尽的安全、品质和疗效资料;对非处方药,虽然其服用风险没有处方药那样高,但政府管理部门仍要进行较严格的审查,诸如药品标签的正确使用等;对补充药物,因其风险较低,药品多由公认的药物成份组成,或药品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澳政府部门只对其品质、安全性进行检查评估,对疗效的审查不严格。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就被列为此类。澳大利亚共有6万种药品已申请注册,平均每年新增3000种。中医药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500多种。

澳大利亚的中医注册门槛很高,近9成中医将被限制行医

澳国家中医局虽然对境内的中医颁发许可证,但颁布的注册标准却严格的限制了中医的行医范围和对象。例如,根据相关注册标准,英语为第二语言或未完成英语国家5年全日制大中专教育的中医师申请人,雅思考试每科必须达到6分,方能给予注册;若通不过语言关,申请人即便满足其他标准,也只能成为“有条件注册”者,被迫接受种种严苛的行政管制,甚至丧失行医自由。

据澳中医学会对其上千名会员所做的统计,目前通过注册者仅为13%;有条件注册者为87%,其中限制注册者为25%。根据规定,有条件注册者为说英语的病人看病时,不管双方能否直接交流,都必须聘请翻译;而有条件注册者中的限制注册者,注册有效期仅到当年年底,随后由当局再决定其职业生涯。据悉,到2015年6月以后,雅思成绩的下限将进一步提高至7分。高标准的语言考试,对不少上了年纪的中医而言难度极大。这就意味着很多中医不能再接待说英语的病人,而且25%的限制注册者一旦不能通过年底的注册都将被定义为“非法行医”。

澳洲中医协会会长韦国庆也承认:“如果一个医疗行业,高达87%的人都必须聘用有资质的翻译才能看病,这样的注册已经失去发展中医的意义了。”

此外,中医师只能开中药处方,决不能越界。而根据执业卫生管理局的要求,中医执业者的称呼都要明确表明其中医身份。如果一个中医执业者要自称为“医生”的话,他在使用这个头衔的时候必须清楚表明他是中医医生,而非西医医生,以免对患者产生误导。

题外话,在1989年澳洲颁布第一部有关中医药的管理法时,对中医的本来称呼是草药者(Herbalist)。之后,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通过不断游说议员及政府官员,才将草药者(Herbalist)正式改为中医师(Chinese Medicine Practioner)。

综上所述,所谓的“中医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其实就是在澳大利亚买中药的人多了,政府给这些卖药的人挂个牌子,没事的时候方便管理,出事的时候方便追责而已。

 (来源:光明网2016-08-22)